印尼电商销售额增长但人均消费下降 “只逛不买”“只问不买”现象凸显
-

在明古鲁市Bencoolen商城鞋店内,顾客正在挑选商品。
【本报讯】印尼电子商务行业协会(idEA)表示,近年来印尼电商平台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但人均消费额出现下滑,反映出在经济形势趋紧背景下,消费者购物行为更加谨慎和理性。
idEA副主席布迪·普里马万(Budi Primawan)20日指出:“目前电商消费者人数依然增加,但人均消费金额却在下降。交易依然活跃,但单笔金额趋于减少。这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只逛不买’(Rojali)和‘只问不买’(Rohana)现象密切相关。”
数据显示,印尼电商平台的人均月消费额已从去年同期的54.3万盾降至47万盾,降幅约13%。布迪认为,这一趋势说明消费者在支出方面更加注重基本需求,对非必需品消费保持谨慎态度。
他介绍说,除了消费趋于理性外,购物渠道也日益多元化。社交电商及即时通信软件等平台的兴起,使得消费行为更加分散。
布迪强调,面对这种变化,电商平台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以增强用户的信任度和黏性。“平台应在支付便利、物流配送和交易保障等方面持续优化,切实提升消费者体验。”
针对近期市场讨论的电商平台商户缴纳《所得税法》第二十二条相关税款政策,布迪表示,这并非导致人均消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根本因素仍在于消费者购买力和消费意愿的减弱。
“人均消费下降,主要还是反映了当前社会整体购买力承压,”布迪补充道。
尽管面临挑战,idEA依然对印尼电商市场前景保持乐观。布迪表示,每年举办的“全国网购日”(Harbolnas)等促销节点,仍有望推动交易规模回升。与此同时,政府、平台及产业链各方的协同合作,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根据调研机构Jakpat于7月31日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2025年上半年,95%的受访者表示曾进行过网购,这一比例较上年同期提高了4个百分点。但调查同时显示,消费者月均支出降至47.05万卢比,较2024年上半年下降约13%。
分析人士指出,印尼电商行业依然具有广阔潜力,但平台需适应消费结构调整趋势,把握服务升级和场景创新机遇,才能保持持续增长。(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