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印尼纺织业目前正处于复苏阶段,此前,该行业因疫情和其他全球性动荡而面临巨大压力。
政府和企业商正在努力恢复该行业的竞争能力。
印尼国家政治中心资深经理Fernando Emas解释说,在复苏过程中,一些自称代表行业的团体施加监管压力,却使情况变得更糟。
他认为,该事宜是某些团体通过施压公共政策,强加自身意愿的有系统措施。
其中一个突出的案例,是印尼长丝纤维和纱线生产商协会 (APSyFI) 提出的对来自中国的某些合成长丝产品,部分取向纱 (POY) 和拉伸变形纱 (DTY) 征收反倾销进口税 (BMAD) 的要求。“这项努力曾一度被否决,因担心它会对下游产业,尤其是纺织服装行业造成影响,有可能导致数万人失业 (PHK)。”
Fernando补充说,政府在全面分析影响后,否决了该提案,这是客观且反应迅速的。
除此之外,Fernando也强调说,印尼纺织消费者基金会 (YKTI) 等实体的参与,该基金会声称代表消费者,但却积极推动对所有纺织品实施强制性的 SNI 法规。
 
他解释说,目前,强制性的成衣SNI仅适用于婴儿服装类别,这也是出于消费者安全方面的考虑。“不符合SNI标准的婴儿服装可能含有铅等有害物质,如果被婴儿含或咬,这能会对婴孩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这一类别实施强制性SNI非常合理。”
然而,他认为,在将SNI义务扩展到所有成衣产品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研究。
Fernando问道,根据BPS Sakernas数据,目前,有超过90.9万家微型成衣企业,以及约5800家大中型成衣企业,这些企业吸纳近290万名工人。“如果每个人都必须缴纳SNI才能销售产品,那么国家能否保证那些家中只有2-3台缝纫机的中小微企业不会被定罪呢?”
他总结说,更为紧迫的是完善成衣进口贸易体系,目前,该体系正在讨论中,预计将会很快实施。“政府正在客观地开展工作。不要让那些优先考虑狭隘利益的群体的压力分散对加强民族产业的关注。” (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