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机能各有巅峰期 25岁肺功能最好,40岁肌肉耐力强,70岁很有自信心
-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 任菁菁
年龄增长是自然规律,但青春消逝、逐渐变老并不意味着告别人生的“黄金时期”。此前,英国《卫报》《每日邮报》先后刊文指出,众多专家通过研究和深入分析发现,人类的各项身体机能、认知水平会在不同年龄段达到巅峰,随着年龄增长人会变得更有智慧、更快乐、更自信。
18岁:胸腺免疫。胸腺是人体最小的免疫器官之一。它位于胸骨后方,距离心脏很近,形状呈扁平椭圆形,结构分为左右两叶。新生儿时期,胸腺约有 10~15 克;青少年时期,胸腺会发展到约 25~40 克;之后就开始退化,到老年时约有 10~15 克。胸腺退化后,会变成脂肪体状态,细胞免疫功能随之下降。每个人都应尽早进行胸腺保健,提高免疫力。日常保养方法是在胸腺的体表投影区(即胸骨中上部)按摩和轻轻叩击,刺激胸腺功能。操作方法为:将右手掌置于胸骨端,将力量集中在掌根与指根,以适当的力度顺时针方向按揉100~300 次;然后将手掌下移,继续顺时针按揉 100~300 次;最后,手握成空拳,在胸骨上轻轻捶打 100~300次,同步进行上下移动按摩。
20岁:身高。身高是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孩子身高增长主要通过骨骼软骨细胞不断增殖骨化生长 ,使骨骼延长,在约 20 岁时,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基本完成骨化。同时,骨骼发育受内分泌激素影响,由于 20 岁左右青春期基本结束,体内激素趋于稳定,人的身高会达到巅峰。另外,人在这一时期的体重、内脏器官及相关功能的发育皆趋于稳定或处于完成状态;思维逻辑、语言表达、个性等塑造趋于稳定;对于消极因素的耐受也逐渐增加,情绪变得更稳定。
25岁:爆发力、肺功能。英国《每日邮报》刊文表示,从事短跑、体操、足球、速滑等项目的运动员通常在此时达到巅峰状态。这些高强度运动要用到构成骨骼肌的快缩肌纤维,快缩肌的有氧代谢能力较差、易疲劳,但能提供强大的无氧代谢能力,收缩速度快、力量较大,会在 25 岁时达到巅峰。文章还指出,这个年龄段人群的概念思维能力会达到巅峰。这是一种创新性思维模式,能帮助人们应对抽象概念和推理,有助于进行多角度思考。25 岁后,要想维持这种思维能力,建议摄入富含卵磷脂的食物、保持运动、维持健康的人际交往、多锻炼语言能力,平时可进行数独、多维拼图、画画、猜谜语等活动,另外保证充足的深度睡眠也有益处。
在这一时期,人的肺功能也会攀升至巅峰状态。肺功能的发育取决于肺组织发育,后者可分为胚胎期、假腺体期、小管期、囊泡期和肺泡期 5个时期。其中,肺泡期是肺泡发育和成熟的关键期,有 85%以上的肺泡在出生后形成,并持续生长至成年早期。20~25岁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胸壁顺应性、呼吸肌力量、气体交换面积等达到生理顶峰期,肺功能也因此达到巅峰状态。有研究发现,人可在 26 岁后通过避免呼吸道感染、提升周遭空气质量等方法,减少肺功能损失。如果已经出现肺功能损伤,可在上述方法基础上,通过呼吸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延缓肺功能下降。需注意的是,戒烟能有效缓解肺功能下降,应成为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健康管理措施。
30岁:生育力。年龄是影响生育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胚胎质量和是否有先天异常的重要关联因素。男性精子质量的巅峰期在 30 岁以后的五年左右,而女性卵子质量的巅峰期则在 24 岁后的六年左右。在双方生殖能力巅峰期生育,精卵结合产生的受精卵比较健康,且女性此时的身体素质好,怀孕会更轻松,分娩时危险也较小。研究表明,人的身体功能在30 岁后每年会丧失约 0.8%,基础代谢率平均每年下降 0.5%。日常生活中,男女双方除了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都应避免暴露在对生殖健康有害的物质中,包括辐射、有毒化学物质、药物等。对于生育年龄延后的健康女性,可选择胚胎冷冻、卵母细胞冷冻和卵巢组织冷冻等辅助生殖技术保护生育力。
35岁:骨量。成年前,骨骼的钙质和骨量不断构建、塑形和重建;直到 20 岁左右,骨的纵向生长停止,但骨的矿化仍在继续,骨形成超过骨吸收,使得骨量继续累积,直至约 35 岁达到骨量巅峰;此后,骨形成与骨吸收呈负平衡,由于骨重建失衡而造成骨丢失。研究表明,并非所有人的骨量巅峰期都相同,它与遗传因素、性别、体型、营养、运动等密切相关。若想预防骨质疏松,建议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尽可能多地储备骨量;平时注意均衡膳食,适当摄取骨骼健康所需的钙质、维生素D3 及蛋白质等,如乳品类、豆制品、黑芝麻及深绿色蔬菜等,另外保持体重、戒烟限酒;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和日晒计划,建议可于清晨或黄昏时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同时多运动,按喜好选择慢跑、健走等,增强骨密度,减缓骨质流失;纠正不良生活方式,避免熬夜;注意用药安全,降低因不当使用药物而增加的骨质流失风险。
40岁:耐力。马拉松、长距离游泳等耐力型运动员的巅峰年龄一般为 40 岁,因为此时人的肌肉量达到巅峰,耐力型运动能力也在增强。40 岁以后,男性肌肉质量每年下降 0.45%、女性下降 0.37%。这会使肌肉对骨骼的保护作用下降,加之骨量及骨强度逐年下降,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几率增加。有研究显示,因增龄导致的肌肉力量流失与老年时期发生功能活动障碍有关,会使跌倒、骨折甚至死亡的风险上升。预防肌肉量流失、骨密度下降,应保证一定的阳光照射,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D,持续运动,比如进行抗阻训练、有氧运动、拉伸、平衡运动,以改善躯体功能,必要时可进行药物治疗。
45岁:内分泌、肝脏功能。人体内分泌和肝脏循环血流量在 45 岁后逐渐下降,60 岁以后,肝脏血流量可能只有原来的 40%左右。充足的血液能为内分泌和肝脏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血流量下降则会影响器官营养吸收和新陈代谢,导致器官功能减弱。随着年龄增长,内分泌和肝脏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进而导致器官的分泌、合成、免疫等功能受损。保持体重、均衡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等对维持功能很重要。
55~65岁:解决冲突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人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专业知识,稳定的生活环境有助于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完善的人际网络和社会支持,能使其更便捷地获取资源,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不过,人们在这个阶段的认知能力,包括记忆力和处理事件的速度会下降,建议采取 3 项措施减缓能力下降:1.继续学习和挑战大脑。持续的学习和认知刺激能够帮助大脑保持活跃,平时可以选择多阅读、常解决难题、学习一些新技能等。2.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等对大脑和思维能力都有益。3.保持社交。参加社区活动、与亲友保持联系,可提供认知刺激,促进心理健康。
70岁:自信心。目前普遍认为,人的自信心整体呈现持续增强趋势,会在 50~70 岁期间达到巅峰。但 70岁以后,人体各方面机能明显退化,自信程度可能随之降低。在前述建议的基础上,老年人更应注意合理饮食以及调整心态。一方面,平时要荤素搭配,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和高钠食物,注意及时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另一方面,老人要学会调节心情,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多关心和宽慰自己,保持好心态才能越活越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