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局称国内已基本实现大米至鸡蛋等主要农产品自给
-

工人正在中爪省三宝垄市Johar市场的一家米店包装大米(2025年9月22日摄)。
【本报讯】国家粮食局局长阿里夫·普拉塞蒂奥·阿迪(Arief Prasetyo Adi)在雅加达表示,国内已能够基本实现大米、鸡肉和鸡蛋等主要农产品自给,为实现建设“世界粮仓”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阿里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实际上,除大米外,鸡蛋、鸡肉、辣椒和红葱等若干战略性农产品也已实现自给。”
他是在回应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近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提出的“打造印尼成为世界粮仓”的倡议时作出上述表述。
据介绍,鸡蛋产量预计2025年将达到650万吨,高于全年消费需求的620万吨。鸡肉年产量约420万吨,超过国内需求380万吨。辣椒方面,大辣椒和小辣椒年产量预计分别为140万吨和160万吨,均远超年需求的87.6万至95.8万吨。红葱年产量可达130万吨,国内消费需求约110万吨,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出口128吨,下半年计划出口5000吨。
关于大米生产,阿里夫表示,截至10月的产量预计达3100万吨,若加上11月和12月约150万至180万吨的产量,将实现近300万吨的盈余。他同时强调,需防范自然灾害、病虫害及极端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对粮食生产和供应的冲击。
阿里夫还援引国家统计局(BPS)数据指出,2025年1月至10月大米产量预计为3104万吨,已高于2024年全年产量3062万吨,并接近2023年全年3110万吨的水平。具体来看,其中1至4月实际产量为1400万吨,5至6月产量为792万吨,7至10月潜在产量为911万吨。
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农产品自给能力的增强,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为扩大农产品出口、提升在全球粮食产业链中的地位创造了条件。(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