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国会全体会议通过 国企部将转型迈向国企监管机构时代
-

国企部长埃里克.托希尔(左)与达南塔拉(Danantara)首席执行官罗桑.鲁斯拉尼(右)在雅加达议会大厦出席工作会议和听证会前握手致意。(资料图)
【本报讯】2025年9月成为国有企业未来方向的重要时刻。国会第六委员会的国企法草案工作委员会同意在修订草案中废除《国有企业部》这一名称,这一决定被称为在全球竞争时代重新调整国企角色的纠正性步骤。
国会第六委员会与政府在周五(9月26日)的一级会议上批准这项协议。这一刻标志着国企法草案讨论的关键节点之一,该法案自最初提出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因为它关乎未来价值数千万亿盾的国家资产管理。
此后,待该法案在国会全体会议上通过,国有企业部将正式被国有企业监管机构(Badan Pengaturan BUMN/ BPBUMN) 所取代,而投资事务仍由达南塔拉投资管理机构(Badan Pengelola Investasi(BPI)Danantara)负责。
此次国企法修订涉及84项条款的修改。内容相当广泛,从名称变更、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机构的权威,到期望构建更精简、透明且适应时代需求的组织结构。
这一系列条款规定了战略性问题,包括BPBUMN在获得总统批准后对双色A系列股股息的管理、根据宪法法院裁决禁止国家官员在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兼任职务,以及明确财政审计机构(BPK)在国企财务审计中的作用。
不仅如此,性别平等也成为重要一点,以确保女性在管理层、董事会和监事会中获得平等空间。税收方面、财政资产的控制,以及机构过渡机制也均有详细规定。
凭借这一揽子完整方案,国企法的修订预计不仅是结构上的调整,更是触及法律、经济乃至社会维度的治理现代化。此举被视为解决国企管理中的经典问题的努力,这些问题包括职权重叠到重组步伐缓慢。
期望新方案能够回应公众批评,同时消除那些被认为拖慢国企整合进程的官僚障碍。国企的悠久历史本身证明了其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从能源、电信、银行业到交通运输,国有企业已成为国家收支预算的重要支柱。
在2024年,国企股息达到85.5兆(万亿)盾,这是在全球经济动荡中做出的显着贡献。然而,在这些成就背后,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自2019年开始的重组计划已将国企数量从142家削减至107家活跃企业,长期目标是通过合并、成立控股公司,或清盘等方式减少至约70家国有企业。尽管如此,一些大型控股公司仍面临整合挑战,且不少国有企业的绩效仍未见效率。
国会第六委员会副主席努尔丁.哈立德(Nurdin Halid)称,此次对国企法的修订是一个纠正性时刻,旨在让国有企业更高效,同时增强全球竞争力。他认为,体制上的变革将使国有企业更专注于发挥其作为经济引擎和发展动力的战略职能。
<strong>支持与反对意见</strong>
尽管充满乐观情绪,但支持和反对的动态依然存在。国有企业观察家亦是印尼大学经济与商业管理学院常务董事托托.普拉诺托(Toto Pranoto)认为,将部门地位改为机构有可能改善治理。新的结构可以减少政治干预,并加强良好公司治理的实践。随着监管者和运营者职能的更加明确,利益冲突可以最小化。
然而,政治传播分析家亨德利.萨特里奥(Hendri Satrio)提醒政府,不应只专注于实施这些体制上的变革。他认为,更重要的是整顿国企的基础设施、加强管理能力,以及落实问责制。如果这些基本方面被忽视,那么法律修订将只是没有实际影响的行政变更。
新的官僚主义风险也受到关注。用机构取代部门,如果未能伴随内部管理改革,有可能增加监管层级。另一个担忧是,在管理巨额国有资产时可能出现政治利益偏差。此外,体制转型期也容易引发监管真空。(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