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初起,印尼国有银行将美元外币存款利率上调至4%的政策引发了公众的激烈争论。
这一举措似乎带来了双重困境。一方面,加息被认为能够加强外汇储备,增加国内美元供应,同时支持政府战略项目的融资。
然而,另一方面,该政策却似乎与当局正在努力实现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稳定方向背道而驰。
印度尼西亚银行刚刚将基准利率下调至4.75%,而存款保障机构(LPS)也将外汇存款担保利率下调至2%。
这两家机构的目标很明确,即降低资金成本,为贷款利率随之下降创造空间,并刺激信贷需求,以期推动经济发展。
如果外汇存款利率大幅飙升,货币政策向实体部门的传导将会受阻。银行反而会陷入资金成本日益高昂的困境,从而使得下调贷款利率的空间越来越小。
我们当然理解在全球波动背景下,政府加强外汇储备的需求。然而,对美元存款提供高额激励,可能会产生各方都不愿看到的副作用。
资金从印尼盾转向美元,有可能削弱目前已重回16,700印尼盾兑1美元压力区间的印尼盾汇率。
市场情绪也显示出负面反应。在此政策宣布后,国有银行股集体承压,反映出投资者对政府政策方向一致性的疑虑。
此外,这种追逐美元的策略,与政府银行协会(Himbara)成员国有银行的长期以来扩大低成本资金(CASA)(注)基础的努力相矛盾。
依赖高息存款反而可能侵蚀长期效率,并挤压银行本就自上半年以来已面临压力的利润率。
我们认为,正是这种矛盾有可能给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新的风险。
这是因为,如果贷款利率的下调传导机制受到干扰,那么原本期望能刺激消费和投资的激励措施将会失去动力。我们当然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我们相信政府对于战略融资需求有着更全面的考量。但决策依据的透明度至关重要,这样才能避免市场参与者、投资者和公众只能凭空猜测。
清晰的政策沟通将有助于平复市场的心理波动,减少不确定性。
最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方向理应协调一致,而非相互掣肘。我们希望提高外汇存款利率的决定不仅能从短期角度考量,更能顾及其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机构间的一致性、透明度和协调性是关键,这样才能确保所采取的政策不会反而给工商业界和社会增添新的负担。
 
注:CASA 银行的“活期账户储蓄账户”指的是支票账户和储蓄账户。这类账户结合了支票账户和储蓄账户的功能,由于其成本低于存款,因此对银行来说是一种低成本的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