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逛博物馆长见识 增加学问 提高修养 培养审美
-
受访专家: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杨健
生命时报记者 卞 磊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的火爆,带孩子去博物馆游览成了不少家长的出行首选。通过参观,孩子可以了解历史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审美情趣。但也有不少人担心,孩子走马观花,无法真正理解展品及其价值,还可能给博物馆的管理和其他参观者带来困扰。对此,武汉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健表示,儿童逛博物馆和读书一样重要,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杨健告诉记者,很多人还没真正意识到让孩子们逛博物馆的重要性。古时,孔子就提出,应“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宋代、清代等在科举考试中,开设了博学宏词科,要求考生们学识渊博精深。事实上,博物馆正是一个承载人文、历史和科学等知识的殿堂,是一个能让孩子们通晓众物、见多识广的重要途径。在这里,他们可以和历史对话,也可以和未来对话;能够走进动物世界,也能探索宇宙的奥秘。早在1899年,全球第一家儿童博物馆就在美国布鲁克林诞生,目前全美已有近300多个儿童博物馆。近些年来,我国也逐渐开设了一批儿童博物馆,比如上海儿童博物馆等,但总体来说数量不多、知晓度也不够高。与此同时,处在求知欲旺盛阶段的孩子们,其空闲时间却越来越多地被电子游戏、网络短视频等占据,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倘若家长和老师能积极鼓励孩子们走进各类博物馆,并在馆方允许的范围内,在馆内多看一看甚至多摸一摸,从理性和感性层面加深体会,不仅能培养兴趣、启发思维,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甚至建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
“很多人认为,博物馆非常高冷,自家孩子不感兴趣或者看不懂,但事实并非如此。”杨健表示,当走进博物馆时,有的孩子看着看着就会入迷,甚至自学一些人文社科知识,成为某个领域的“小专家”。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对博物馆展品感兴趣,他们就会自然而然提出问题,也变得感兴趣。博物馆达人姜松曾在网络上表示,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学习和领悟能力,他称自己“经常被小朋友们的艺术感知力震惊”,有时候一些画作展品需要储备一定的艺术史修养才能看明白,但很多小朋友一眼就读懂了。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逛什么主题的博物馆?杨健表示,目前并没有严格细分。他建议,如果孩子年龄偏小,家长可多带他们参观自然类博物馆,这类展馆门槛不高,内容也更易于理解;对于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孩子来说,可结合兴趣参观一些人文、历史类博物馆。当然,所有孩子都可以多参观科学技术类博物馆,比如航天技术博物馆等。目前,不少博物馆都配备了“高科技”,诸如3D看展品、VR主题馆、导展机器人……增加了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性,给他们心里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对于家长来说,带孩子逛博物馆要做的“功课”也不少。杨健表示,最重要的是,家长需认识到带娃参观博物馆的重要性,不要漫无目的地打卡、娱乐,更不要让孩子们在博物馆嬉戏打闹。一方面,家长可以提前了解并给孩子们讲述展品的故事,或者向他们展示相关图片,让孩子带着兴趣和一些对展品的模糊印象走进博物馆,这样他们会自主地发现和探索,对博物馆的印象也更深刻。另一方面,在展览过程中,家长可以做孩子们身后的影子,给他们充足的、自由看展的空间,并耐心解答提问。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找博物馆讲解员解答,或在参观结束后,与孩子一起回家找寻问题的答案。
博物馆是个终身学习的地方。杨健提醒家长,带孩子逛博物馆需抛弃急功近利的想法,觉得来博物馆一次或两次,或让孩子在馆中“泡”上一整天,他们就能记住知识、变得博学,这样的想法可能会让孩子对博物馆产生厌烦感。杨健观察到,很多孩子逛博物馆会显得“漫不经心”,其实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父母应给孩子留出自我消化的时间。可能在孩子成长的某一个时刻,当他们偶然想起逛博物馆时所看所听的内容,会灵光乍现、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