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主任中医师 邬素珍 □中医师 禤影妍
 
一首名为《罗刹海市》的歌火遍全网。其中一句歌词“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包含了许多中医名词术语。尤其是“七冲”,分别代表人体消化系统中7个有重要功能和形态的部位。
身体本是一具皮囊,只有从自然界摄取了食物后,才获得了发现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量。人体的这七个关口是如何传导和消化食物,吸收水谷精微物质,最后把糟粕变成“三寸黄泥”( 粪便)回归自然界的?这“七冲”之间又是如何息息相关、互为影响的?
“七冲门”这一古老的医学概念,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扁鹊所著的《难经·四十四难》一书:“七冲门何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为阑门,下极为魄门。”“冲”就是“要冲”的意思,指重要的关口。食物入口之后,“七冲门”依次、有序地起到协调食物的传导下行、防止内容物反流、消化和营养全身等作用。若任何一门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到饮食的受纳、消化、吸收和排泄。
飞门——唇。“ 飞”字与“扉”相通,即门扇,两片嘴唇一开一合犹如门扇,故称唇为飞门。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好不好,观察“飞门”可略知一二。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是否健运与口唇色泽密切相关。口唇色淡白,说明脾失健运,以致气血亏虚不能濡养口唇,需通过中医相应手段调理脾胃,使其恢复正常功能。
户门——齿。户即门户,食物送入口后,必经过牙齿咀嚼,食物被切割、研磨后才能下咽。牙齿好坏与摄取食物的多样性以及饮食营养有极大关系。肾为先天之本,齿为肾之余,肾气盛衰可反映在牙齿上,拥有一口坚硬稳固的牙齿是长寿的特征。平时应避免吃过于坚硬生冷及过酸的食物,饭后刷牙,早晚叩齿。
吸门——会厌。食物下咽后进入会厌,该处与舌根相连,是食管和气管的相会处,也是气体出入体内外的门户,故称“吸门”。 吸门的主要功能是防止食物误吸入气管,中医认为,肺朝百脉,主呼吸之气,肺气以降为顺,肝主疏泄,肺、肝二脏的功能都会影响吸门的启闭,若肺气上逆或肝阳上亢,进食时可发生呛咳或使食物误入气道。故吃饭喝水时不宜多说话,少动怒。
贲门——胃上口。贲门是胃之上口,上接食道,食物由此奔流而下,容纳于胃。胃居人体中部位置,上连食道,下通小肠,既为“水谷之海”,也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以通降为顺。当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大病久病,或者脾胃虚弱导致胃失和降时,不但胃气上逆可致呕吐、腹胀、不思饮食,还会影响全身气机升降,引发多种不适症状。日常要注意,勿受寒湿之邪,不暴饮暴食,调畅情志,使脾胃处于健运状态。
幽门——胃下口。“太仓下口为幽门” ,“太仓”是胃的别称。食物经过胃的受纳和腐熟后进行初步消化,将水谷变成食糜,由脾运化而营养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则经幽门而出进入小肠。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中医非常重视“胃气”的作用,认为“有胃气生,无胃气死”,人体气血的化生皆依赖脾胃的运化功能。养胃,要少吃生冷之物和肥甘厚味,饮食有节,不滥用药物。
阑门——大小肠之会。“阑”,“遮阑也”,大肠小肠之会,分别清浊,食物的精微物质在此处得到阻拦,残渣则继续下传。食糜进入小肠后,会将经过初步消化的食物进一步消化,然后发挥其分清别浊的功能,吸收水谷精微经脾转输并布散全身,而糟粕则经阑门依次下传到大肠。日常饮食别过饱,以免食糜滞留此处,导致湿热内蕴,诱发肠痈。饭后可按摩阑门穴(肚脐正上方1.5寸处)促进胃肠道蠕动。
魄门——肛门。指水谷糟粕经大肠吸收部分后,抵达胃肠道的终极处,即肛门,变成粪便排出体外。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藏魄,故大肠末端叫“魄门” 。《 黄帝内经》云:“ 魄门亦为五脏使”,中医四诊辨证时,常常要了解患者大便次数、形状和颜色,说明大便既能反映胃肠道功能,也可察见五脏健康状况。平时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做提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