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创伤正颌外科主任医师 马 秦
 
唾液是口腔内的“ 消化液”,负责润滑食物、消化部分糖和脂肪。它的分泌离不开唾液腺。
唾液腺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大唾液腺,在颌下、腮腺等位置,主要负责分泌唾液,每天可分泌1000-1500毫升;小唾液腺位于唇部、颊部、腭部等区域,也能分泌少量唾液。在唾液腺中,有走行的导管负责排出分泌的唾液,使其进入口腔。一旦唾液腺导管发生阻塞,唾液就会淤积在内,出现局部肿痛,甚至继发感染。
临床中,唾液腺堵塞的最常见原因是导管内的结石,多发生于下颌下腺,原因比较复杂,比如该部位导管长,在口底后部有一个“拐弯”,易造成唾液淤积。此外,进食时不慎受伤造成的瘢痕,部分过敏性疾病引发唾液腺分泌增多,也可能造成导管阻塞。唾液腺结石是在腺体或导管内钙质沉积出现的团块,八成发生于下颌下腺,其次是腮腺,多见于20-40岁中青年,大多2-3毫米,也有可能达到2厘米。这是因为下颌下腺位于口腔下方,导管需逆行向上,唾液也是逆重力走行,所以速度较慢,钙质易沉积。此外,下颌下腺分泌的唾液中钙、磷比例较高,易形成结石。
当结石较小时,一般不会堵塞唾液腺,也没有明显症状;如果结石比较大,造成排唾障碍,可出现腺体反复肿胀,还会引发口干或龋齿。当唾液腺结石阻塞导管时,最常见的症状是“饭后脸肿”,这是因为进食时腺体会大量分泌唾液,帮助消化食物,但存在结石堵塞时,唾液无法及时从导管排出,便会引发颌下区肿胀,有时会伴发针刺样痛,停止进食后,随着唾液慢慢流出,症状多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的导管阻塞不明显,但会继发感染,出现肿痛,常被误认为腮腺炎等疾病,如果只是抗感染治疗,而未消除病因,可能会反复发作。
如果怀疑自己存在唾液腺结石,可去医院进行双合诊检查、X线检查或B超检查。一般来说,很小的唾液腺结石可选择保守治疗,包括多进食酸性食物,或口含柠檬酸棉签,促进唾液分泌,或许能自行排出;如果结石较大,但腺体没有反复感染,分泌功能未受影响时,可手术取出结石;如果取出困难,或腺体反复感染、萎缩失去功能,则需切除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