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薛 艳
生命时报记者 田雨汀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胃癌的关键病因之一。最近,美国某医疗机构发表在《胃肠病学》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规范治疗根除Hp感染,可以将胃癌发病风险降低六成。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多种胃十二指肠疾病相关,早在1994年就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为I类致癌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薛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幽门螺杆菌定植在胃部后,会长期繁殖,破坏胃黏膜细胞,先是引起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然后出现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最终导致黏膜发生癌变。上述研究指出,有效根除Hp感染可使感染者的非贲门胃腺癌发病风险,较未经治疗的感染者降低63%;与完全未检测过Hp感染、也未接受治疗的普通人群相比,根除Hp的防癌作用也更明显,虽然治疗的好处在7~8年后才会显现,但随时间的推移愈发明显。
在我国,居民幽门螺杆菌总体感染率近50%,具有人群感染率高、疾病负担重、耐药率高的特征,同时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现象。薛艳表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多数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症状,若引发胃溃疡、十二指肠球溃疡等疾病后,可能出现腹痛、口臭、反酸、嗳气等症状。“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方法大体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种。”薛艳介绍,侵入性的检测方法是指在胃镜检查过程中,活检取得胃黏膜组织后进行检测;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包括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粪便抗原检测及血清学抗体检查等。普通人群如果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可选择呼气试验检测。
国内外研究表明,除胃癌外,幽门螺杆菌的相关疾病还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一系列临床疾病。“如果不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会增加这些疾病发生的风险。”薛艳说,根据我国幽门螺杆菌治疗指南,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四联治疗,即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一种铋剂(常用枸橼酸铋钾、果胶铋等),加两种抗生素(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喹诺酮类药物等)的治疗,疗程为14天。确认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根治率可达到80%~90%,治疗结束1个月后复查呼气试验看是否根治成功。
“不过,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等于都会发生胃癌,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过程。”薛艳说,在小于40岁发生的胃癌中,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约10%的胃癌患者有遗传倾向,主要发生于父母、子女等直系亲属中,有胃癌家族史者的发病几率比普通人高2~3倍。其次是环境因素:1.地域。我国西北部及东南沿海各省的发病率高于南方和西南各省。2.饮食:经常食用腌菜、烟熏食品、霉变食品,或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以及过多摄入食盐等。3.化学物:亚硝胺是导致胃癌的一大诱因,常见来源如霉变食物、咸菜等;多环芳烃类也是导致胃癌的一大因素,常见于汽车废气、煤烟、香烟、油炸食品、熏制食品等。4.吸烟饮酒:有研究显示,吸烟者的胃癌发病率比非吸烟者提高约80%;与不喝酒或适度饮酒的个体相比,每天饮酒50克以上的人患胃癌的风险升高了20%。
近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胃癌的综述。文章指出,可能引起胃癌的危险因素有肥胖、吸烟、高盐饮食和加工肉类、EB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胃炎、巨大肥厚性胃炎;可能的保护性因素有食用蔬菜量高、非甾体抗炎药和他汀类药物。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尽量做到均衡饮食、少吃腌制食品,避免吸烟及大量饮酒。”薛艳强调,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条件允许的可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若患者的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则要定期进行胃镜复查,并积极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