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杨雪岭 □谢俊仪
 
聊天的时候,我们常常专注听对方在说些什么,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信息——身体语言。沟通其实不仅仅是“说话”,更多以眼神、表情、动作等无声语言去传递。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曾做过一个实验,发现当一个人的表情、肢体语言和对方所说的话产生矛盾时,人们更愿意相信对方面部表情与肢体传达出来的信息,而不是对方的语言。因此,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所说的话更重要。
面部表情是形象的无声语言。每个人的脸上有 40 多块肌肉,可做出各式各样表情表达此时心情。当我们感知到对方有情绪时,最先做的往往不是听他说了什么,而是看他脸上的“风云变幻”。明知故问的时候眉毛会微微上扬、假笑的眼角没有皱纹、一边嘴角上扬表示轻蔑、抿唇多是慌张焦虑……大部分时候,一个人的脸能透露更多信息。
眼神透露出无法掩饰的信息。《心理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当我们看着别人的脸时,会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眼睛及其周围,人类对于眼周的情绪表达更敏感。观察眼神是了解真实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编排语言,却很难控制眼神。悲伤或担忧时会皱起眉头,眼睛看上去变小了;开心时,眉毛会扬起,眼睛看起来神采奕奕;紧张、愤怒、兴奋三种情绪会使瞳孔放大,呈现“震惊状”;叙述“真相”时眼球会向左下方看,代表大脑在回忆,而望向右上方则可能是在“编故事”……
触摸也是一种交流方式。触摸是一种复杂的身体语言,传达微妙的信息,不同类型的接触有不同功能。1.情感传递:孩子跌倒了,妈妈的一个拥抱可能比任何话都更能给孩子安抚和安全感;2.交际仪式:不同文化几乎都有通过触摸表达问候的仪式,如握手、拥抱、亲吻脸颊等,这是最直接表达亲切、欢迎的信号;3.更高效的信息传递:教游泳、瑜伽等动作时,说再多的话都不如手把手指导一次来得有用。
手势可强化语言信息。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很多人在说话时,双手一刻也不得闲。研究表明,手势的确可以给听者增加额外的感受:说话时使用流畅而外放的手势,如手心向外面向观众,会让对方感到舒适、接纳;用手指着别人说话,会让对方感到压迫、被指责、被数落等;由于身体构造特点,手部运动会影响身体和喉咙的肌肉运动,说话时同时挥动手臂,会让我们的声音更加洪亮。
总的来说,人们在表达上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应。一方面,我们可以借助非语言表达,去强调或弱化口头语言,让沟通更和谐。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不要明说,用一个表情、一些“留白”让对方意会,不至于出口伤人。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提高对无声语言的识别和理解,听懂言外之意。首先是多社交,见的人多了,能总结出许多人际信号规律,“看懂眼色”这种直觉就是在与人打交道的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的。其次是心里有他人,有时你不是“读不懂”,而是“看不见”,如果愿意理解他人,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那么对方神情姿态中的深意是一目了然的。最后是学习相关技巧,对于确实对人际信号比较麻木的人,阅读人际交往、微表情等相关书籍会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