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 郭兮恒
生命时报记者 田雨汀
 
床头的仪器“嘀嘀”作响、护士每半小时就来巡视一圈 、同屋患者不停地痛苦呻吟……不少患者在住院后才深切体会到“睡个好觉”有多么难能可贵。近 日,美国知名医学网站“ 医景”刊登的一篇文章称,高比例住院患者既没睡够也没睡好,从环境到病情,都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住院后整宿睡不踏实
张先生前段时间由于不明原因发烧,住进了北京某三甲医院感染科。回忆起两周多的住院经历,他觉得很痛苦,一方面是疾病和治疗带来的不适,一方面是睡眠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影响了康复进程。张先生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他每天要输三次抗菌药,为了疗效好,医生要求护士使用输液泵控制速度,通常输完最后一次就已到凌晨。因当时疫情防控还比较严,院方严格控制陪床人数,张先生病情不重,未申请到家属陪床,只能自己留意着输液情况。虽然输完后输液泵会自动发出警报,护士也会隔段时间就来看看,但张先生仍是悬着一颗心不能安然入睡,即使中间睡着一会儿,也常常惊醒,看看还有多少药没输完。
另外,环境也影响睡眠。冬日夜间,病房温度有二十五六摄氏度,张先生本就发烧,在此环境下时常燥热难耐。隔壁病房收治了一位老年新冠重症患者,深夜里护理人员需要多次为其拍痰。由于隔音不佳,张先生常被吵醒,不得不戴着耳塞睡觉,虽然安静了些,但耳朵一直堵着东西并不舒服。
长时间睡不好使得张先生变得很焦虑,开始整夜辗转反侧。护士在晚间查房时一般会提醒他,第二天清晨五六点要抽血,嘱咐他夜里别吃东西、少喝水。这句提醒就像“魔咒”一样慢慢“侵蚀”他的神经。凌晨输完液,张先生想到还有三四个小时就要抽血了,一抽就是十管八管,一个胳膊抽不够还要换另一个,恐惧和焦虑感就又涌上心头,难以入睡。出于这些情况,医生给他开了助眠的抗焦虑药,入睡情况虽有好转,但常是一小时醒一次。
今年1月,美国耶鲁大学一项针对500万住院患者的研究发现,近四成的抽血是在凌晨4点-7点进行。2019年刊登在瑞士《时钟和睡眠》上的一篇文章显示,住进重症监护室和普通病房的儿童患者,睡眠时长分别减少75%和50%,成人患者则减少了40%-60%。2018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也提示,住院患者平均睡眠时长缩短了83分钟,平均早醒44分钟,仅不到三成患者能睡到自然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郭兮恒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住院患者通常需要系统治疗,他们大多会为病情和诊疗效果而担忧,导致连着几天都睡不好。“医院的床铺、枕褥和家里不一样,有的病房里还住着很多患者及家属。”郭兮恒说,加之疾病给身体带来的痛苦和五花八门的检查,都会成为干扰住院患者睡眠的因素。
 
睡得好才能康复快
“睡不够会给身体带来许多潜在伤害。”郭兮恒说,睡眠是一种人体主动修复过程,与身心健康密切相关。此前,耶鲁大学纽黑文医院心脏病学专家哈兰就建议,“医院在早上 7 点前不应打扰患者,保证其睡够7小时”。住院期间睡眠不足不仅会影响伤口愈合,还可能引起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紊乱或精神问题等。很多患者在出院时,生理储备濒临耗尽,神经调节紊乱,增加了出院后疾病复发的风险。
“睡眠不好,免疫力低下,患者容易发生感染,或使原有疾病加重。”郭兮恒说,优质的睡眠能增强身体的适应性和免疫功能,有助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促进机体更快恢复健康状态。
睡眠障碍会影响激素分泌的昼夜节律。例如,有效睡眠时间缩短会抑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引起胰岛素抵抗;夜间升糖激素的浓度升高和生长激素分泌时间的延长,都会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内分泌一旦紊乱,就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肾损伤等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
“睡觉养脑不无道理。”郭兮恒表示,若睡眠不足,第二天人的精神状态就会变差,出现反应慢、易怒易沮丧等问题。住院患者本就会因为焦虑睡不好,而睡眠不足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理健康。“患者会饱受‘何时才能出院’的困扰,加剧症状恶化或引发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康复进程、延长住院时间。”
 
医院要营造好的睡眠环境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住院期间很难睡个踏实的好觉,虽然与自己的性格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也受医院环境的影响,有些问题在他看来似乎并不好解决。对此,郭兮恒表示,除了院方要积极改善硬件条件,医务人员、家属也应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安慰,不要觉得患者睡不好就是娇气事多。
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郭兮恒建议,医院应尽量给住院患者营造安静、黑暗、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有研究发现,院内噪音会干扰住院患者的睡眠,加重健康问题,医院应该为病房安装遮光窗帘、设置熄灯时间、降低病房夜间温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睡眠。
必要时采用干预手段。有些病人手术前容易紧张、焦虑地睡不着。医护人员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安全性好的药物,帮患者调整睡眠,保证其在术前充分休息。若患者在术后因疼痛无法入睡,也可视情况给予镇静、镇痛类药物。
优化病房护理管理。据意大利权威期刊《密涅瓦儿科》报道,护士夜间查房是打扰患者睡眠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安排夜间查房时间、减少进出病房的次数、尽量压低说话和行走声音,能改善住院患者的睡眠。
郭兮恒提醒,如果住院患者迟迟无法适应病房的睡眠环境,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方法:1.白天多和医护人员、病友聊天,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外出走动,保证夜晚充足的睡眠动力。2.尽量不关注他人的病情,及时调整心理状态,以防不良情绪和负面信息影响睡眠。3.难以入睡时,可以试着放空大脑,比如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草原,成群的牛羊在吃草 ,让思绪随风飘荡。4.将注意力放在胸部和腹部的呼吸动作上,能帮助入睡,也可以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逐个按摩另一只手的五个指尖,每根手指按30下。5.持续受失眠困扰时,一定要与医护人员沟通,决定是否使用药物辅助睡眠。▲